返回 西梅看看

《许我耀眼》侵权风波背后:资本博弈与创作者维权的艰难博弈

2025-10-14

2025年10月4日,现象级都市剧《许我耀眼》因侵权争议被推上舆论风口。多位插画师、设计师及摄影师在社交平台发声,指控剧组未经授权使用其原创作品作为道具,部分画稿在剧中反复出现长达15秒。事件发酵后,涉事插画师束蒲坤公开与剧方的和解协议,显示剧方已下架侵权内容并完成赔偿,但这一结果未能平息行业对“资本碾压个体”的担忧。

侵权细节:从画稿到范画的系统性挪用
据受害者披露,侵权行为涉及三类内容:一是插画师束蒲坤的“敦煌飞天”系列数字画作,被用作剧中女主许妍的办公室装饰;二是服装设计师的“新中式刺绣”课程范画,被直接扫描为剧中角色设计的礼服图案;三是摄影师的“城市光影”摄影集,部分画面被模糊处理后用作豪门宴会的背景素材。更引发争议的是,剧方在道具清单中标注“原创设计”,刻意隐瞒素材来源。

资本逻辑:爆款剧的“成本压缩术”
行业分析指出,此次侵权折射出影视工业化中的版权管理漏洞。某制片人透露:“一部32集都市剧,美术道具预算通常占制作成本的8%-12%,而《许我耀眼》为冲击年度爆款,将该比例压缩至5%。”为节省开支,剧方采用“网络素材抓取+AI修图”的方式制作道具,导致大量无授权内容流入片场。腾讯视频作为出品方,虽在剧集开播前宣称投入2.3亿元,但实际用于内容创作的资金或不足1.5亿元。

创作者困境:维权成本与行业潜规则
尽管涉事插画师最终获得赔偿,但维权过程耗时23天,涉及律师费、取证费等支出超8万元。某不愿具名的设计师坦言:“我们这种小创作者,打一场官司可能赔掉全年收入。”更令人心寒的是,部分创作者在维权后遭遇行业“软封杀”——其作品被平台下架推荐位,合作邀约锐减70%。这种“用钱摆平,事后打压”的模式,暴露出资本对创作者权益的漠视。

行业反思:从个案到制度的破局之路
事件引发中国文联、中国作协等机构关注,推动《影视剧道具版权管理规范》的加速出台。该规范要求剧组建立“素材溯源系统”,所有道具需标注来源并留存授权证明。与此同时,腾讯视频宣布投入5000万元设立“原创内容保护基金”,用于赔偿被侵权创作者。但专家指出,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改变“流量至上”的评价体系——当剧集热度不再与商业收益强绑定时,资本才可能放弃“偷工减料”的捷径。

最新文章

章泽天朱珠同框:两种风华,一样惊艳

娱乐

 

阅读15790

《奔跑吧·天路篇》定档:阵容换血+玩法升级,能否重燃热血?

综艺

 

阅读18466

《沙丘3》官宣杀青:甜茶回归领衔,帕丁森反派加盟引爆期待

影视

 

阅读15603

娜扎:单肩镂空礼裙惊艳亮相,曼妙身姿尽显性感魅力

明星

 

阅读11413

卢昱晓:棕色无袖裙演绎优雅,盘发造型尽显清丽

明星

 

阅读14269

2022 icaomeis.cn 冀ICP备20013543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