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及《731》,观众的评价往往呈现两极分化,但平心而论,这部影片并非一无是处,却也远称不上佳作,其核心症结在于影片质量与观众预期的严重错位。作为一部聚焦 731 部队这一沉重历史题材的作品,观众期待看到一部能深刻还原历史真相、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厚重之作,可最终呈现的成品却未能达到这般高度,而这背后,与导演赵林山的创作能力密不可分。
不同于《南京照相馆》的导演申奥 —— 擅长以细腻的叙事节奏和扎实的故事架构打动观众,赵林山虽有广告导演的视觉呈现经验,却缺乏 “讲好一个历史故事” 的核心能力。从创作初衷来看,他试图通过影片唤醒大众对这段黑暗历史的记忆,传递反战与和平的主题,这份立意值得肯定。但在实际创作中,他既未能驾驭历史题材所需的严谨性,也未能搭建起清晰的叙事逻辑,导致影片空有沉重主题,却难以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,最终陷入 “有心无力” 的尴尬境地。
《731》最大的争议,在于其风格立意未能找准锚点,在 “还原历史真实” 与 “艺术化表达” 之间失去了平衡。作为取材于真实历史的故事片,“真实性” 本应是创作的首要前提,毕竟 731 部队的罪行是血淋淋的历史事实,容不得随意解构或模糊处理。可影片却反其道而行之,没有采用贴近历史质感的写实拍法,反而加入大量浪漫化意象,使得叙事逻辑混乱,历史表达语焉不详,让观众难以透过画面触摸到历史的沉重内核。
片中诸多场景的设计,更是让这种 “割裂感” 雪上加霜。比如毫无铺垫突然出现的 “花魁道中” 场景:一位艺伎身着华丽服饰,带领一众随从在阴森压抑的监狱中盛装出行,精致的妆容与监狱的破败肮脏形成强烈反差,既没有与主线剧情产生关联,也缺乏合理的历史背景支撑。观众完全无法理解导演这一设计的用意 —— 是想通过美感反衬战争的残酷?还是单纯追求视觉冲击?模糊的表达让这一场景沦为 “多余的点缀”,反而冲淡了历史题材应有的严肃性。
更让人费解的是日本女军官的角色塑造。影片将其设定为 “凶狠残忍、双手沾满鲜血” 的反派形象,可随后却加入 “半夜偷进监狱,依偎孕妇肚子睡觉” 的情节。这一行为与角色此前的人设完全相悖,既没有交代她转变的动机,也没有通过细节铺垫其内心的复杂性,突兀的举动让角色变得矛盾且失真,不仅没能让人物更立体,反而让观众感到莫名其妙,进一步削弱了影片的叙事说服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