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聚焦 731 部队这段黑暗历史的作品,《731》自问世起就承载着铭记历史、警示未来的沉重意义。然而,影片口碑却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,其中一个关键原因,便是片中出现的日本女军官设定 —— 不仅与真实历史不符,导演还在剧情中安排其与孙茜饰演的孕妇互动,甚至有女军官依偎在孕妇身边的画面,这一情节瞬间引发巨大争议,让观众陷入激烈讨论。
从历史真实性角度来看,731 部队在真实历史中以男性成员为主,并无明确记载的女军官参与核心作恶行为。《731》贸然加入日本女军官角色,本身就打破了历史的真实性边界,让部分观众难以接受。尤其是当镜头聚焦在女军官与孕妇的互动上,那种看似 “温情” 的依偎画面,与 731 部队犯下的反人类罪行形成强烈反差,不少观众认为这一情节有 “洗白” 日本女军官的嫌疑。在他们眼中,731 部队代表的是极致的残忍与冷酷,任何试图赋予其成员 “人性化” 或 “温情” 的刻画,都是对历史受害者的不尊重,更是对这段惨痛历史的淡化。
但也有部分观众持不同观点,他们认为片中的日本女军官并非 “洗白”,反而呈现出 “纯粹变态” 的特质。在这些观众看来,女军官与孕妇的互动并非出于善意,而是以一种扭曲的视角观察 “实验对象”,其行为背后隐藏着对生命的漠视与残忍,这种 “伪温情” 更凸显了角色的变态本质,是对 731 部队成员扭曲心理的另一种呈现。不过,即便如此,仍有观众质疑这种设定的必要性,认为脱离历史事实的角色塑造,容易让观众对真实历史产生混淆,削弱作品的历史警示意义。
此外,还有一部分观众从更深层次解读角色,看出了日本女军官背后可能存在的隐喻。结合片中细节来看,这个角色大概率是 731 部队的 “实验产物”—— 影片中隐约透露的身体异常反应、对实验流程的特殊熟悉度,以及与其他军官不同的行为逻辑,都在暗示她并非正常人类,而是被实验改造后的 “特殊存在”。若从这一角度理解,日本女军官的设定或许并非单纯的历史改编,而是导演试图通过这一虚构角色,隐喻 731 部队实验对生命的摧残 —— 不仅受害者沦为实验品,连加害者阵营也可能被实验扭曲,成为实验体系下的另一种 “牺牲品”。
不可否认,《731》试图通过艺术创作解读历史的初衷值得肯定,但日本女军官这一脱离史实的设定,以及引发争议的互动情节,确实成为口碑分化的核心。如何在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之间找到平衡,如何让虚构角色更好地服务于历史主题而非引发误解,或许是这类历史题材作品未来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。毕竟,对于 731 部队这段沉重历史,任何艺术加工都应保持敬畏之心,避免因不当设定引发历史认知的偏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