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及《731》,这部聚焦侵华日军 731 部队罪行的电影自筹备以来便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。从 2012 年启动筹备工作,到 2017 年正式进入拍摄准备阶段,再到 2022 年完成拍摄却迟迟未能与观众见面,它的每一步动态都备受瞩目。如今,在历经多次档期变动与争议后,影片终于由央视官宣将于 9 月 18 日上映,这一消息既让期待已久的观众松了口气,也让人们对这部充满历史厚重感的作品充满好奇 —— 这部历经波折的《731》,究竟能否承载起这段沉重的历史记忆?
影片的筹备与拍摄过程充满坎坷。最初,片方定下的男主角是张家辉,这位实力派演员的加盟曾让观众对影片充满期待,然而受种种未知因素影响,男主角最终换成了姜武。姜武凭借扎实的演技和对角色的深刻诠释能力,在众多影视作品中塑造过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,他的加盟虽让影片经历了一次演员变动的小波折,但也让观众对角色呈现多了一份新的期待。2022 年影片拍摄完成后,本以为很快就能与观众见面,却因尺度问题陷入了漫长的审核与修改阶段。据悉,影片最初的片长为 180 分钟,但因部分镜头尺度过大、过于限制级,不符合上映标准,最终删减了 55 分钟,才得以通过审核,形成了如今 125 分钟的版本。这 55 分钟的删减,既让观众担忧影片是否会因此缺失关键情节,无法完整呈现历史真相,也让人们更加好奇,未删减版本中那些 “限制级镜头”,究竟展现了怎样残酷的历史场景。
除了拍摄与审核的波折,影片的上映档期更是一波三折,让观众多次空欢喜。起初,片方计划于 7 月 31 日上映,随后又临时调整为预映,可预映计划也未能顺利推进,最终宣布撤档。撤档消息传出后,关于影片无法上映的猜测层出不穷,甚至有片方声称影片因遭到大量举报而面临上映困境。在观众的焦虑与期待中,央视的官宣犹如一颗定心丸,确定影片将于 9 月 18 日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日子上映。选择这一天上映,无疑赋予了影片更深刻的象征意义 ——9 月 18 日是 “九一八事变” 纪念日,在这一天回望 731 部队的罪行,更能唤醒公众对历史的铭记,让人们在缅怀先烈、正视历史的过程中,坚定守护和平的信念。
尽管影片即将上映,但它依旧保持着高度的神秘感。从目前公布的少量宣发物料来看,影片的尺度确实超出了不少观众的预期。在发布的预告片中,出现了被害孩子的镜头,画面里残肢断臂随处可见,甚至有角色手握心脏的惊悚场景。即便经过 55 分钟的删减,这些片段依然让人不寒而栗,也从侧面印证了影片在还原历史残酷性上的决心。不过,这样的大尺度呈现也引发了一些争议:有观众认为,只有直面历史的残酷,才能让人们更深刻地铭记历史,避免悲剧重演,这样的尺度是必要的;也有观众担忧,过于血腥暴力的画面可能会给观众带来不适,尤其是对于年轻观众而言,可能会造成心理冲击。
对于《731》而言,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部普通电影。它承载着还原历史真相、铭记民族伤痛、警示未来的重要使命。如今,影片终于定档,即将接受观众与历史的检验。无论最终呈现效果如何,它敢于直面这段沉重历史的勇气,就值得肯定。相信每一位走进影院观看《731》的观众,都能在影片的镜头语言中,感受到历史的重量,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,也让这段不容忘却的历史,在光影的记录下得以永恒流传。